从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已经有好几个月了,虽然国内的疫情已基本稳定,但是国外有很多地方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次,想透过我与朋友们在国外的经历和视角,谈一下对此次疫情的体会与感触。
“从未害怕过疫情,但却尤为思念祖国与家乡。”这是我在国外最大的感悟。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将我唤醒,面对窗外冷清的街道和手里苦涩无味的面包,心里总是一股暗涌,它逼着我质问自己:“为何21岁的我,就要面临如此枯燥无味的生活。”
自从欧洲疫情爆发开始,学校就停课了。我每周几乎只会跟室友出去一两次,无一例外,都是去超市囤积食材与生活必需品。
每次一出去,习惯性地戴上口罩,虽然街上人不多,但总会有人多看你两眼。我不知道他们是出于好奇还是何种心态,但我知道,在这里,戴着口罩的人确实有些与众不同。我想他们心里应该觉得只有生病的人才会戴口罩,所以哪怕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戴上口罩的人仍然寥寥。
我也问过许多在其他国家的朋友,他们的感触跟我不尽相同,当初韩国成了重灾区,一个跟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告诉我:“除了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宅在家里打游戏,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但却收效甚微。后来就跟朋友一起喝酒,麻醉自己。很多店都关门了,一两个月都没办法剪头发,在韩国,甚至连泡菜都成了奢侈品。感觉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废人。”疫情下的韩国:小章摄
我另外一位在美国的弟弟告诉我:“美国人对华人的仇恨日益加重,走在街上,偶尔都会有人迎面一句:“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甚至会朝我丢易拉罐。 ”所以每天都忧心忡忡。“我也想了各种办法回国,但是都不奏效。我的一个同学为了能够回国,辗转地球,从美国飞到欧洲,再从欧洲飞到北京,最后从北京飞到香港。整整两天两夜的飞行。”我当时心里既想笑又觉得替他感到担忧。疫情下的美国:小李摄
除了我们这些心态较悲观的,也有乐观的。我的一个妹妹就是这样的人,随遇而安,心如止水。当我们为了回国而焦躁不安的时候,她却显得格外淡定从容。我打心底佩服她这样的心态。疫情下的匈牙利:小潘摄
收到朋友们都安全回到国内的消息,我的心态也逐渐产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随遇而安,慢慢地开始变得焦虑起来。于是开始想方设法的回国。订了几次票,结果都事与愿违。我也从未想过,居然有一天回国成了如此困难的事情。
我在网上寻找各种办法回国时,却发现有很多针对在外务工或留学生的恶意评论,他们说:“当初跑出去了就不要回来了,希望你们死在国外。” 我身边有几个朋友直接在评论里跟这些人骂了起来。
虽然当时心里愤恨又难过,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去澄清或是与那些人吵架。我觉得能说出这些话的人和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就算道一千说一万,也是浪费口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起起伏伏、尝试了各种办法之后,我终于买到了回国的机票。
五月初,我满心雀跃的踏上了回国的旅程。但不同于以往,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与人流涌动的机场如今显得格外冷清,甚至给人一种末世荒凉的感觉。
因为是国航的航班,所以所有机组人员都是中国人。一上飞机,所有机组人员都一改往日的面貌,换上了防化服,虽然看起来没有曾经那般亲近,但是他们却在衣服的背后写上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欢迎回家!
虽是一个很小的举动,但却使人倍感温暖。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回家了。
说到底,我真心希望这次疫情能够早日结束,也希望那些还在国外的朋友能够多多保重。更希望大家能够消除偏见,不要听信那些谬论,而是多给予仍在海外坚持工作学习的人鼓励与关爱。无论身处何方,心里永远挂念祖国。这才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气节与态度。
图文:刘哲言
校稿:周琪维、朱清菁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