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你好!在当下信息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尤其是近期冒充公检法对学生群体实施的诈骗案件高发,这对广大学生及其家庭的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希望你能高度重视,时刻保持警惕,切实保护好自身及孩子的财产安全。 了解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针对学生的诈骗,是诈骗分子假冒公检法人员,利用学生涉世未深、易轻信权威等特点实施的骗术。 他们常编造学生涉及诈骗等严重违法案件,通过发送虚假法律文书、以逮捕判刑等进行恐吓,使学生陷入恐慌。同时,诈骗分子还会编造“安全账户”,诱骗学生拿家长手机转账,或者通过远程操控,诱导学生下载不明软件,获取家长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盗刷资金。 冒充公检法诈骗典型案例
案例一
2月11日,13岁的小苗在做作业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对方诱导其加群并联系“网警”洗清嫌疑。“网警”提供了看似真实的证件信息,惊慌之下,小苗按照“网警”的指示,偷偷使用妈妈的手机进行操作,但因金额巨大未能即时转账成功。幸运的是,妈妈发现了这一情况并立即报警,及时止损。 案例二
2月15日,一未成年人通过QQ群聊添加一好友,对方假冒“公安机关”以其涉嫌诈骗为由,诱导受害人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分五次向对方付款2万余元。 案例三
2月16日,李某报警称在短视频平台收到进QQ群免费领取明星卡片的信息,群内自称警察的人以该群涉嫌诈骗为由让其添加好友,进行嫌疑排查。随后对方通过视频通话诱使李某打开支付宝和微信,将钱提现到银行卡,开通支付宝快捷支付并告知验证码,最终李某损失1.86万元。 防诈骗安全提醒
冒充公检法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手法,往往具有高度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加之学生涉世未深,极易陷入骗局,最终给家庭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因此,学生和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谨防诈骗! 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责任人,在此,我们特向全体家长发出以下诚挚呼吁: 1.严格管理手机与支付工具 妥善保管手机、银行卡,勿让孩子知晓支付密码,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定期检查微信、支付宝账户余额及交易记录,设置转账限额。 2.强化防骗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明确告诉孩子,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工具办案,也不会使用互联网发送“拘留证”“逮捕令”等文书,更不会索要密码或要求转账。教育孩子不轻信“中奖”“免费送”等诱惑,不添加陌生好友,不点击不明链接。 3.遇骗冷静应对,及时止损 若发现孩子被骗,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守护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共进,不断提高防范意识,筑牢反诈防线,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如遇任何可疑情况,可随时拨打110咨询。来源:达川教育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