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大山里的美食潜伏战
小雪,大山里的美食潜伏战今天是小雪,大山里的天气要格外地冷一些,我的味蕾,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
朋友圈里,城里的年轻人晒着热红酒和烤红薯,配文“小雪宜宅”。他们不懂,真正的“小雪仪式感”,是扛着锄头去巡视菜地,给那些埋在土里的“地下党”——萝卜和土豆,盖上一层厚厚的“稻草军被”。这叫什么?这叫“敌后武工队”,保障整个冬天的“军粮”安全。
想当年在部队,小雪天站岗,冷得直跺脚,全靠怀里揣的两个烤山药蛋续命。那玩意儿,简直是“便携式核能暖宝宝”。如今,老婆在灶房里忙活,灶火舔着锅底,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焦香。不是腊肉,是刚出炉的烤洋芋,外皮焦脆,内里绵软,撒上一点盐,就是山里人最朴实的“米其林三星”。
孙子视频里啃着蛋糕,问我:“爷爷,小雪吃什么?”我举着个黑乎乎的烤山药蛋站在镜头前:“吃这个!纯天然、无添加、自带甜味,比你那‘工业糖精’高级多了!”他撇撇嘴,我却仿佛看到,那香甜的气息正顺着网线,钻进他那钢筋水泥的森林。
山里的食物,比城里的实在。它们不讲究摆盘,只讲究“出其不意”。比如,谁能想到,小雪节气最好的“下酒菜”,是几颗刚从霜打过的藤上摘下的红辣椒,切成细丝,用野蜂蜜一拌,辣得你直吸气,却又舍不得停。这滋味,就像我这大半辈子,又辣又甜,回味无穷。
现代人说“小雪宜养生”,可我这位亦工亦农的乡下人的养生秘方,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包谷糊糊,配上几块风干的豆腐干。简单,却能让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像给五脏六腑都穿上了棉袄。
其实啊,小雪哪有什么固定食谱?有人暖炉煮茶,有人雪夜访友,而我,只想守着一口锅,等红薯烤出蜜油,等包谷糊糊熬出浓香。毕竟,这世间的温暖,一半是诗,另一半——是食物在锅里咕嘟咕嘟的声响。【作者/巴山豆】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