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托底性帮扶,是省委着眼推动欠发达地区改善民生、追赶跨越、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托底性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达州将结对帮扶万源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聚焦改善民生、赋能产业、补齐短板,加速推动一批批帮扶项目落地、一项项惠民举措见效,持续提升托底性帮扶工作实效,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在四川供销旧院黑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核心育种场内,整齐排列的标准化鸡舍宽敞明亮,全自动投喂、温控、清洁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成为现代化养殖的鲜明注脚。这一产业升级的背后,是帮扶工作队深入企业调研、精准对接发展需求,成功争取10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的不懈努力,为万源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四川供销旧院黑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核心育种场场长孙第芬:我们核心育种场于去年7月份全面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新建了5栋鸡舍,1栋有机肥加工间,里面配套了整套的全自动设施设备。在各级帮扶资金的投入下,加快了我们基础建设的进度,提高了设施设备的品质,使我们旧院黑鸡养殖得更好。 帮扶之力,既深耕产业车间赋能发展,也浸润服务窗口温暖民心。这两年,达州帮扶工作队聚焦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这一民生短板,持续发力补弱提质,万源市白沙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的蝶变升级便是生动缩影。曾经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的服务大厅,在帮扶工作队的统筹推动下,今已改造成为功能分区清晰、办事流程规范、环境整洁舒适的便民阵地,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的愿望成为现实。![]()
达州市赴万源市结对帮扶工作队队员、白沙镇党委副书记(挂职)刘雯:2023年刚到白沙镇的时候,了解到我镇便民服务中心老旧,经过我们工作队多方沟通协调,向上争取了1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改善镇便民服务中心设施设备。 从便捷高效的服务大厅到焕然一新的滨河步道,帮扶的温度渗透至万源的街头巷尾,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白沙镇河街社区滨河路的蝶变,是帮扶工作队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的生动写照。曾经困扰居民的“路窄灯暗”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 万源市白沙镇河街社区居民陈明秋:我觉得我们这个滨河路修起了之后,转路这些还是多方便的,晚上出来还是多亮堂的。 达州市赴万源市结对帮扶工作队始终锚定“解民忧、惠民生、促振兴”目标,以临时党支部为核心强化党建引领,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多方资源,在产业发展、医疗保障、教育提质、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持续精准发力。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仅精准补齐万源的民生短板,更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累计统筹对接帮扶资金1.88亿元、实施项目108个,推动实现茶叶年产值21.2亿元、旧院黑鸡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2亿元,培育“红色主播”179人、带动农产品销售2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带动群众务工增收超850万元。 达州市赴万源市结对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朱小平:近年来,达州市赴万源市结对帮扶工作队持续加强临时党支部制度及阵地的建设,与县域其他帮扶力量进行交流及协作,聚焦产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精准发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造血”功能,补齐交通、水利、产业等民生短板,加速城乡融合,正向着打造全省托底性帮扶“万源样板”的目标靠近。 来源:达州融媒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