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老达城市井奇人(四)

  曾昭渭(1931—2010):著名群众文化活动家,年轻时爱好文艺写作,多在国内各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是达县地区最早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之一。他终其一生发展文艺、戏剧,群众文化活动事业。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达城茶馆风行打围鼓,也叫川剧座唱,曾昭渭是座唱中的知名“玩友”。 仅仅喜欢看戏的统称“戏迷”, 既喜欢看戏又时不时演唱的非专业演艺人士——京剧界称“票友”,川剧界叫“玩友”。 他们中既有下层劳动人民、贩夫走卒,也有达官贵人、饱学之士。“玩友”四五人围坐一起,不用舞台、化妆和服装,各自坐在座位上,手执板鼓、堂鼓、川鼓、马锣、川胡、钹之类乐器,自吹自打自唱。
  曾身材略高,相貌儒雅,梳分头,后改为后梳式,长脸型,一般演唱须生。川剧戏班请他参加作专业演员,他微笑谢绝说“我只是玩玩而已”。工余饭后或红白喜事,他常承头组织玩友打围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昭渭在二轻局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调达县市文化馆工作任馆长,主要负责群众文化组织、辅导、创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等工作。节假日,文化馆要举办群众文化表演活动,在灯光球场,文化馆曾成功地组织达城民俗文化活动表演,将舞彩龙、舞狮、秧歌舞等进行比赛,极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1982年,达县市文化馆举办“达城之春”音乐会,连续举办九届,吸引了众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参与与追捧,孕育了很多优秀歌手、词作家、曲作家。达城之春音乐会伴奏前期为单管编制交响乐,顶盛时期为双管编制交响乐,60余人。指挥先后有冯晓阳、罗天全、罗福益等,另有20余人编制的民乐团。节目内容形式多样, 题材新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万人追捧,形成达城文化品牌,一直为达城人津津乐道。
20世纪80年代后期,达县文化馆举办“时代歌舞厅”,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中与时俱进。

  曾昭渭因年龄退休,他割舍不了群众文化那份情结,创建达州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组织川剧玩友在滨河路游园打围鼓,群众文化团体惠民文艺表演。2005年发起成立梨园坛茶社,股东30余人,有20多人系京剧团演员,其他均系爱好戏剧及民间文化艺术人员。茶社内设置演出舞台,引导达城坝坝舞及戏剧爱好者登台演出,成为滨河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曾昭渭毕其一生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事业,79岁逝世。京剧票友、川剧玩友,群众文化艺术人员聚集在他灵柩前敲锣打鼓演唱:一路走好,音容宛在。

  王里开(1942—):王的父亲与张爱萍同为罗江高石村人,年龄相差无几,小时候常跟随张爱萍读书学习游玩。耳濡目染,立志济世救人。张爱萍在达城读中学时走上了革命道路,星期天回罗江时,总要给王父带来自己任编辑的革命刊物《烂漫旬刊》。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王父16岁学习中医,渐有名气。乡亲们如果有病,便在自己家中或患者家中开具药方,治病救人。王父善良,医金微薄,甚而免收,行医收入远不能供家庭开支,便租种土地成为佃户,一边行医,一边种地。
  乡亲们不仅请他治病,还找他代写书信,或排忧解难。罗江街场上的茶馆常见王的身影,调解矛盾纠纷。有天,罗江有个地痞请来达城袍哥大爷,在茶馆欺负乡民,强词夺理欲动粗。王仗义执言,众乡民扛起锄头扁担,袍哥大爷见状落荒而逃。
  1942年,王里开出生。母亲取名王里开的原因,是希望他长大后家门往里开,要挣钱往家里拿,不要象父亲那样,将家中的钱财用于帮助他人往外拿。
  1949年12月,达县解放,王父任解放后第一届罗江乡乡长。王里开随同父母迁居罗江街场。王父常给王里开讲张爱萍的革命故事,鼓励好好读书,长大后要济世救人。
  1950年,小王里开成为第一批少先队员,高小时任大队委,负责文艺宣传,不时向《中国少年报》《通川报》投稿发表文章。
  1958年,国家组织城镇青年回乡务农,王父响应号召,将中学毕业的王里开带回乡村老家当农民。王里开成熟较早,16岁时便身材高大,头发浓密,国字型脸,眼睛细小,爱微笑具亲和力,踏实肯干,不久提拔为生产队小队长。不久成为十里八乡年龄最小的生产队队长。
  有天,王里开在草丛中看见一位奄奄一息的小姑娘,5岁多,立即背回家中,煮红苕稀饭。小姑娘吃后缓过气来,说父母均已过世,自己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王家将其收容在家,抚养长大。
  1960年,18岁的王里开参军兰州军区,先当司务员,后任司务长,40岁时任后勤处长。1985年转业回达城,达县地区任命他为第一届驻北京办事处主任。他努力奔走,不懈努力,为达县地区引进了不少资金。
  王里开60岁退休回居达城,支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精力兖沛,记忆惊人,《刘三姐》电影歌曲,能一字不漏地演唱完毕。他今年83岁,仍不停闲,乐善好施,既是一个退休的党员干部,也是一个社会贤达之士,与群众打成一片,活跃在社会公益事业中。

20世纪90年代初,上官志川(第一排中)与娱乐世界歌舞厅乐队歌手在一起
  上官志川(1948—2008):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达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导演。创作、表演的作品多次获全国、省级奖项。他多才多艺,个头不高,头发后梳,眼睛细小,嘴唇略厚,衬衣领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形象儒雅,文艺人气质。
上官志川从小具文艺天赋,读高小时就写诗歌散文发表,1963年电影《抓壮丁》上演,15岁初中生的小志川模仿表演王保长,活灵活现。
  1968年,高中生上官志川兴高采烈上山下乡,在父母的嘱托下,要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白天,上官志川种地务农,夜晚编排文艺节目,参加公社文艺表演。 1970年,达县在大礼堂举行知青文艺汇演,志川被选拔到达县文艺宣传队(业余),1971年改为达县文工队(专业),另有撤销解散的达县曲艺队及后来的达县地区川剧训练班人员加入。后改为达县文工团,演出话剧、歌剧、歌舞、曲剧、川剧等,深受观众欢迎。
  1978年,况余烋任达县文工团业务团长兼导演。他毕业于解放前的“国立戏专”(中央戏剧学院前身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曾任达县专区文工队副队(团)长兼导演。达县文工团在况余烋的导演下排演了不少话剧《抓壮丁》《升官图》《七十二房客》等,在达城及周边县巡回演出,场场爆满。其他市、县闻讯,纷纷邀请达县文工团演出。上官志川扮演了不少角色,演技日渐成熟,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后来,上官志川担任话剧导演,业内外人士交口赞誉。
  随着流行音乐,影视文化的传播,20世纪80年代中期,戏剧演出日渐式微。
   1988年,翠屏舞厅聘上官志川担任节目主持人。1991年,娱乐世界歌舞厅聘上官志川任经理兼节目主持人。志川吐字清晰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不失幽默,成为达城知名婚寿仪式节目主持人。
  歌舞厅员工有迟到或违犯相关规定制度,应给予经济惩罚。服务员工资不高,他耳根子软,只要承认错误,愿意改正,便不再追究。公司领导很是不悦,强调说:“仁不带兵,义不行贾”。
  歌舞厅经理要应酬顾客,上官志川频频喝酒周旋,能将一瓶啤酒不离口喝完。他不时地按压着自己肝部,原来,他患肝病,因大量喝酒肝硬化。
  1996年,达川地区推选剧目参加四川省举行第六届小品大赛,宋小武的《过河》被淘汰出局。宋认为剧本题材很好,可以修改,要求更换导演。上官志川临危受命,尽心尽力排练,改名为《河边情话》以“搭带头”的方式参加省上调演。终结硕果,赢得导演、剧本、演员、演出全部奖项。
  由是,上官志川重新出山,他说:“是小武的一巴掌把我打回了文艺界。”从此,上官志川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创作和导排《自作自受》《山村分来女教师》《今日有约》《生意场上》《生命的留言》《睁只眼闭只眼》等小品和大型话剧,均分别获得了国家级或省级大奖。各县、区好些机关单位,纷纷请他前去排演文艺节目,他从不推辞,不计报酬,大多是白干。
  他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戏剧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严重肝病患者。2005年,他住院没几天,就要求出院。照常开会、导戏,甚至参加演出,与时间赛跑,争取创作更多的作品,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精神在同病魔作顽强的抗争。
  2006年夏,他带病投入四川十运会开幕式的排练工作(达州),酷暑难当,几次热得差点儿晕倒,仍然坚持,肝部疼得实在受不了,休息了几个小时后,又冒着烈日高温继续工作。
  2008年,他肝痛无法忍受,自知不久于人世,在南门口知味苑餐厅举办60岁寿宴,鸣谢亲朋好友,告别人生。他在台上歉意地说:“我对不起各位亲朋好友们,你们支持我的情,今生我还没有还完,来生一定会报答”。最后,他微笑说:“今天下午请大家打麻将,祝人人都是嬴家”。
  不几天,上官志川撒手人寰。虽是意料中的事,听者仍感叹唏嘘。
  本文达州晚报发表,略有删节,另增补照片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热门评论
  • 曾是战士 LV9 通判
    2楼
    不错
    11-19 11:12 · 四川
    回复
打开凤凰山下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山友圈
  • #每日新分享#

    曾国斌1314

    16
  • #城市印象#达城小清新

    山农

    13
  • 分享了图片

    絮如飞

    12
  • 【山】耸奇峰入九霄, 【重】峦叠翠雾烟缭。 【水】流九曲游鱼乐, 【复】有飞虹七彩娇。 五绝•萤瘦 流光穿瘦晃,几点闪微明。 夜露凉风冽,稀萤寂却倾。 秋夜 一场秋雨一场凉,簇簇格桑开路旁。 独自闲行弯月下,详锤细打锻诗行。 七绝•秋分 一季秋时平半分,阴生阴降岁流云。 山河和韵丰收野,雁走凉浓雷不闻。 天气突变 西风何必势汹汹,不讲江湖义气浓。 体弱龄高难抗冷,暮年怎敢与争锋? 七绝•烟雨寄梅 七里山塘梦幻真,半城烟雨少年身。 秋尽落花何用雪,梅开一树岂须春。 有寄 风自萧萧云自游,身边不复旧温柔。 个中愁绪知多少?别后天涯两度秋。 七绝•旅途叹月 都言秋月最多情,我叹蟾宫空有名。 一片孤光添冷意,娥眉懒照旅人行。 寒夜 独坐樽前秋气清,梧桐残叶掠窗棂。 一帘灯影摇霜夜,万里西风递雁声。 七绝•乙巳吟白露节气有感 渐老梧桐未带愁,聆听雁唳诉清秋。 蒹葭日暮思乡路,玉簟银床白露浮。 霜降节气感怀 残荷落叶水中铺,草木秋深入画图。 百卉凋零霜降至,雁鸣天外已归途。 七绝•霜降 晚秋银杏任飘零,雁叫西风苦历经。 陌外蛩寒声渐杳,一朝霜降满阶庭。

    ★四川省乡情会

    11
  • 午后☕

    笑聲蘊藏的記憶

    10
  • #一起晒福利#

    天苍苍

    10
  • #今天签到你第几?#签到

    dz天子哥

    10
  • 晚八点红包

    痴情贱男

    9
  • #晒晚八点红包#

    cef

    8
  • #城市印象#偷得浮生半日闲

    逆流成佛

    8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凤凰山下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