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脉的褶皱间,达州正以“智慧”为笔、“人文”为墨,勾勒文旅融合新图景。“十四五”以来,当地摒弃传统文旅发展模式,以数字化构建便捷骨架,用精细化填充服务肌理,让巴山大峡谷的山水有了“智慧大脑”,让千年汉阙的纹路有了“鲜活温度”,更让游客的每一次驻足都成为沉浸式的深度体验。 巴山大峡谷游客中心的智能改造,是达州景区智慧升级的直观注脚。大厅内,自助服务终端、智能导览屏等设备错落排布,形成一套高效运转的智能服务体系。 游客王伦佥:我是第一次来巴山大峡谷,这里确实处处充满了智能化,比如说我一进游客中心就看见了小程序扫码,扫进去里面有许多景点推荐,还能帮我规划路线,也可以在上面直接买票,就非常方便和快捷。 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5A景区创建单位,巴山大峡谷已实现“智游巴山”平台全场景覆盖。这套智慧系统不仅重构了游客的入园流程,更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游玩全链条,“即扫即入、无感通行”成为标配。 达州市大巴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工作人员庹宗清:这套智慧系统不仅涵盖门票预订、酒店入住、餐饮消费等基础功能,还整合了景点语音讲解、路线智能推荐、应急求助等个性化服务。 智慧化的核心,更在于实现管理效能的质变。在景区三楼的运营指挥中心,一块高清大屏实时呈现着景区的“数字孪生:从景点客流密度、停车场空余车位,到山体气象数据、观光车运行轨迹,百余项指标动态更新。这套系统通过前端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经后台算法分析后自动预警,让管理人员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判”。 达州市大巴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程设备部副部长李立鹏:通过部署在景区各处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能实时监测游客密度、交通状况、环境指标等数据。系统会自动分析这些数据,在数据达到预警值时提前发出提示,帮助我们有效调度观光车、安保人员等资源,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玩得既舒心又安心。 如果说数字化是达州文旅的“硬支撑”,那么精细化服务就是“软实力”。万源八台山景区将服务升级的重点放在居住体验上,在民宿改造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有木质结构的同时,植入地暖、智能卫浴等现代设施。更值得一提的是,景区根据山景、云海、星空等景观特色,量身打造观景露台,让住宿空间与自然景观无缝衔接,同时建立需求响应快速通道,确保游客诉求能在15分钟内得到回应。 游客阳娥:来八台山景区耍,入住民宿还是感觉很舒服,木质结构保留了自然特色,居住体验也更加舒适。新增加的观景露台能更好地欣赏八台山美景,工作人员服务也很周到。 八台山景区民宿负责人龚吉华:我们景区正在建设森林民宿,我们始终延续景在房中,服务在心的思路,森林民宿能让游客躺卧屋内,便能将满片绿意拥入怀中,悠然入梦。 数字化的魔力,更让历史文化突破了时空的桎梏。在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汉阙之光展厅通过声光电技术构建起沉浸式场景,巨幕上的汉阙诗词随背景音乐流转,将文字意象转化为视觉画面。馆内的数字交互平台则构建起“全域汉阙地图”,游客不仅能查询全国汉阙的考古信息,还能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查看渠县野外汉阙的现状,实现“馆内观展、野外探阙”的联动体验。 游客马英博:今天我来到了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体验了VR,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卷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真实看到了汉朝街的热闹氛围,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代市井的生活和历史文化。 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馆务股股长杨潇潇:我们运用数字投影、VR等创新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让静态的文物“活”起来,使参观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让观众在互动中,也能够深入理解汉阙文化的独特魅力。 “十四五”以来,达州文旅产业实现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跨越。通过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汇聚全域旅游数据,接入300余个监控点位,构建起覆盖景区、场馆、民宿的智慧管理网络。线上,VR体验、AR导览等数字化产品持续迭代;线下,智慧设施与精细服务深度融合。这种“线上赋能+线下提质”的模式,不仅让游客满意度连续三年提升,更让“巴风賨韵·安逸达州”的文旅品牌影响力辐射川渝陕。 来源:达州融媒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