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十四五”以来,达州践行“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通过建强基层医疗机构、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三维发力”,实现206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室里,副主任医师屈军正细致询问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张芝全咳嗽频率、生活习惯等情况。 达州东部经开区福善镇石堰村村民张芝全:现在方便了,真正在家门口看到病。医生很细致,护士很热情,在这里,我的病情控制得比以前更好了。 这份“家门口的便利”,源于达州对基层医疗体系的精准布局。作为达州东部经开区基层医疗服务的核心载体,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位于达州东部经开区亭子镇,占地79亩,设有3个综合病区、8个专业科室、22个门诊诊室及5个医技科室,先进的诊疗设备一应俱全。医院聚焦“心理、慢性病、康复、职业病防治、医养”五大核心方向,不仅让专家常态化坐诊,还简化挂号、缴费、取药流程,优化候诊环境,把三级医院的技术实力和优质服务,实实在在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屈军: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建成一所医院,更是要打造一个让百姓放心、安心的健康港湾。 除了新建优质机构,达州更让优质资源“沉下去”,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移动健康防线。一大早,宣汉县清溪镇中心卫生院的签约团队就来到茶店村,为77岁瘫痪在床的李存伯开展季度上门随访,解决了家属“就医难”的痛点。 宣汉县清溪镇茶店村村民刘章秀:家庭医生确实可以,我老伴行动不方便,我一个人很难服侍,上面定期到时间来检查,帮了我的大忙。 在清溪镇,3000余名在管重点人群都有“健康管家”,当地组建9支专业团队,每3个月入户随访,通过查体、测血压血糖等监测健康,还能及时调整用药或转诊,让“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对接”成为现实。 宣汉县清溪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王雷:我们每3个月对辖区在管的重点人群开展入户随访服务。通过查体、测血压、血糖、做心电图等常规检查,监测患者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控制不满意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我们会给患者调整用药方案,需要转诊的就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从乡村到城市社区,达州“送医到家”的服务网络不断延伸。让“覆盖广、模式活、链条全”的家庭医生服务从“纸上承诺”变成了“指尖便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健康红利”。![]()
除了建强基层医疗机构、做优家庭医生服务,达州还通过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破城乡医疗资源壁垒,让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作为达川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达川区人民医院通过“专家下沉坐诊、技术下沉带教、资源下沉共享”,让群众在当地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彻底改变了“看病跑城里”的现状。 达川区石桥镇居民冯定权:我是石桥的人,因为上了年纪的人,走那里去也很不方便,(医院)它有这种技术,有这种设备这些,我又何必到城里去。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达川区人民医院已建成远程心电、影像诊断中心等资源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完成诊断1.83万例,挽救危重患者200余例;远程影像中心完成DR/CT诊断2800余例,会诊疑难病例58例,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诊疗服务模式。 达川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蒋代彬:我们建立了24小时的响应机制,我们基层卫生院上传的影像数据,我们在第一时间分析,最多半个小时,我们快的就几分钟能够把它来诊断出来,遇到危急症的病人,同时启动医院的转诊绿色通道。 从“家门口有医院”到“家门口有专家”,从“看病跑远路”到“服务送上门”。“十四五”以来,达州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7家,完成206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配齐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3万余名。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97个,5577名医务人员参与,实现205家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63.67万人,覆盖率达100%,四类慢性病患者年度随访率100%。全市县级三级医院总数增至10家,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0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稳步推进。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达州基层根基更加筑牢。 来源:达州融媒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