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达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社区服务、城市交通等日常场景:从红旗路社区的共享空间到56路民族团结公交专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深入人心,先后培育出全国示范县、省级模范集体和个人等标杆,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梁远君:重阳节马上就要到来,大家一起商量看看,这个重阳节活动我们怎么把各民族群众聚在一起,让他们开开心心过一个重阳节。    这几天,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书记梁远君正带领社区干部和入驻社区的企业代表,紧锣密鼓地筹备即将到来的重阳节活动。红旗路社区是一个拥有藏族、瑶族等13个民族、约3.3万常住人口的多元大家庭。如何让不同民族的居民和谐共处、亲如一家?从小在社区长大,扎根基层工作四十余年的梁远君,凭借在社区工作的丰富经验,巧妙运用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积极撬动社会资源,累计吸引社会力量超过300余万元,打造了总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的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空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服务社区居民的有形载体,更是推动各族群众情感认同的精神家园。    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梁远君:这里面很丰富多彩,有学习文化阵地,有上课的地方,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还有康复、理疗、日间照料等等这些都一应俱全。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就是尽最大努力去满足群众的需求,让各民族群众生活在我们社区,实实在在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    社区的用心服务赢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认可。在这里居住了40多年的刘都赛,如今只要一有时间就来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空间参加活动。    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居民刘都赛:邻里之间也是非常非常温馨温暖,互相照顾,特别是我们社区的干部,对我们的生活也是特别特别关照,红旗路社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居民刘磊:我觉得在红旗路社区生活幸福美满。    梁远君将民族团结的宏大主题,细化为让每位居民生活很舒心的微观实践。今年9月,屡获荣誉的她,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梁远君:在我看来,民族团结落到实处,其实就是让大家在社区生活很舒心。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完善阵地服务,让“各民族群众一家亲”的氛围更加浓厚,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让团结之花在红旗路社区越开越鲜艳。    社区的温馨故事,是达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缩影。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天地,2023年,达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创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公交专线——56路公交车。它穿梭于大街小巷,成为流动地宣传教育阵地。    达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56路公交驾驶员张又午:我们56路班组有8辆车,12名驾驶员,覆盖城市主干线有50个站点,服务各族群众每天有6000人次左右。通过在车厢内外,进行民族团结氛围的一个营造,让更多群众自觉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56路车身颜色以中国红为主基调,车身图案巧妙融入达州地方特色建筑——凤凰楼。车厢内,随处可见“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你我他建好达州靠大家”等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处处彰显着民族团结文化元素。如今,这辆流动的“宣传站”,已经让民族团结的理念随着车轮的转动,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浸润市民的日常生活。今年9月,达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56路民族团结进步专线班组获得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市民周婷:在车厢中还能看到关于民族团结相关知识,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市民周瑜: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还能学到很多民族方面的政策和知识,我觉得这样的宣传方式还是挺好的。    达州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不断推动全市民族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宣汉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39个单位被命名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今年9月的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中,达州3个集体和3名个人荣获殊荣。    达州市民宗局副局长陈兴春:我们将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以典型培育和深度宣传为抓手,激励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建设者和促进者,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共绘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达州新画卷。    来源:达州融媒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