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困难群体就业难题、拓宽市民公益参与渠道,日前,通川区“慈善街区”正式开街。街区由通川区民政局、区慈善会联合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等三家社区共建,以“慈善+社区”模式搭建民生帮扶与爱心传递平台,既助困难群众依靠双手增加收入,也让公益融入日常,为基层慈善服务探索新路径。 走进通川区“慈善街区”,早餐店、凉虾摊、理发店等商铺有序分布,商品吸引市民选购,热闹中满是暖意。这片街区是为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靠双手改善生活。 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慈善街区商户曹兴盛:在这里摆摊,让我有了一份稳定收入,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现在能凭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这种感觉真好。![]()
通川区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慈善街区商户李霜:当我得知有这样一个“慈善街区”,能给困难群体提供帮助,我毫不犹豫就报名入驻了。这里不仅仅是做生意的地方,更是传递爱心的场所。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营,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需要帮助的家庭。 通川区“慈善街区”由区民政局、区慈善会联合三家社区共建。开街前,各社区提前调研走访、发起倡议,精准推进帮扶筹备工作。 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党委副书记胡科波:我们社区重点对通川区辖区低保户、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进行了摊位招商,选出了“慈善街区”18家商户,为他们搭建了就业增收平台。同时,聘请了专业社会组织入驻慈善街区,进行管理和服务,并号召街区商户和辖区群众,共同参与慈善微基金捐赠。 “慈善街区”既是困难家庭的就业平台,也是市民奉献爱心的渠道,市民消费即是传递善意,店铺化身爱心驿站,人人可参与公益。街区运营离不开社会支持,所有商户均签订《慈善共建承诺书》:每月捐出1%营业收入到社区慈善基金帮扶困境老人,理发店每月1天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义剪。相关承诺与落实进展会登记公示,确保爱心可查可溯。 通川区民政局副局长、通川区慈善会副会长王爰懿:这不仅仅是一条街,更是一座温暖的桥梁,一个开放的公益平台,它让“人人可慈善、处处有公益”真正融入了我们的日常。在这里,每一天都可以是慈善日,每一刻都能感受到公益的温暖。 来源:达州融媒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