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陕交界之地,有一条独特的河流—任河。它发源于重庆,流经四川达州,最终汇入陕西汉江,因自南向北流淌,被称为“倒流河”。过去,这条长江支流遭遇生态危机,水质堪忧。如今,川渝陕三地携手,打破治理阻碍,211.4公里的任河迎来新生,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Ⅱ类及以上,书写了跨界治水的精彩篇章。 眼下正值汛期,在万源任河白杨溪国考断面,监测人员增加了水质监测频次。通过便携式水质检测仪,pH值、溶解氧、氨氮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 达州市万源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技术人员卢廷雪:近几年,持续的监测结果表明,任河流域万源段各项监测指标长期稳定保持在Ⅱ类,部分时段能够达到I类,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任河,作为长江左岸二级支流,蜿蜒穿梭于川渝陕三地。它从达州万源白果镇入川,至大竹镇出川,最终流入汉江,不仅是丹江口水库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部分。然而,如今清澈的它,曾经因沿岸工矿企业排污、生活污水直排,变得浑浊不堪。 万源市大竹镇居民冉满满:我们这个河上游以前有很多煤矿厂,也有很多畜牧养殖场,场镇也有很多居民,以前的污水也是直排,导致我们整个河也不那么清澈,受到了污染。 面对跨界治理难题,川渝陕三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治水理念,打破“九龙治水”困局,开启协同共治之路。 达州市万源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与环境应急信访股股长罗文胤:我们打破了一亩三分地思维,比如在污染源头防控上,川渝陕三地同步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破解了“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的治理困局。同时,我们万源还牵头与渝陕两地签订联防联控协议,建立联合巡查、信息共享等机制,实现全域“一盘棋”治理。现在,川渝陕三地在巡查中发现水质突发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通报其他两地协同处置。 治理需真抓实干。任河流域(万源段)果断关停5家煤矿、6家非煤矿山、10家木材加工厂,搬迁7家畜禽养殖场。沿线4个乡镇同步推进“厕所革命”与污水处理工程,3200名村民的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率达76%。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也成效显著,10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得以修复,11公里生态护岸筑起绿色防线。 万源市大竹镇居民冉满满:通过治理,这条河慢慢恢复了生态,越来越清澈了,一家人也会到河边来乘凉。现在河边干净了,我们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家乡也是越来越美丽了。 万源市大竹镇副镇长邓一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这些年的治理,我们任河的水更清了,岸更绿了,生态环境更好了,群众更好地感受到了绿水青山的美好,自发参与巡河护河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多年联防联控与协同治理,让任河流域生态显著改善。流域森林覆盖率达80%,自然岸线率保持90.9%,水源涵养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白甲鱼、齐口裂腹鱼、岩原鲤等珍贵鱼类重现河中。 达州市万源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三水统筹”共治,携手上下游、左右岸,以跨界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推动任河流域全域联动,形成上中下游跨区域合作共赢的局面。 来源:达州融媒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