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城市更新中危旧房改造的“群众改不起、企业不愿改、政府改不动”困局,达州创新破题,推出并实践“以旧换新”原址重建模式,即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居民仅承担少量“建安直接费”,就可将安全隐患重重的旧居置换成安全新居。这一模式在成功惠及众多老街坊的同时,也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完善居民自主更新政策提供了“达州经验”。 在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二小区,红灯笼装点着崭新的住宅楼。作为四川省首个采用“以旧换新”模式原址重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历经一年多的建设,这个曾饱受安全隐患困扰的“城中村”,已于近期提前完成B栋房屋交付。 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二小区居民严琼:我一看这个新房子非常满意,阳台也大、采光也好、户型也好,确实材质都非常好,多满意,我想尽快地就是装修,春节住新房子、搬新家。 在这个3.7万平方米的小区里,共有两栋住宅楼和一栋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一应俱全。![]()
达州市“以旧换新”店子梁社区二小区项目承建方负责人崔蓉: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我们始终把品质放在首位。从建材选择到施工工艺,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就是想让居民住得放心。接下来,我们会配合社区做好后续服务,跟进周边配套落地,让“以旧换新”真正换出居民的幸福感。 改造前,店子梁社区二小区原有的64栋房子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自建房,低矮破旧的房屋散乱分布,墙皮开裂剥落、电线裸露。经鉴定,不少房屋为“C级”“D级”危房,是典型的“城中村”。小修小补难解根本问题,整体重建又因产权复杂、成本高昂面临现实难题。2023年9月,达州市启动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针对预制结构老旧建筑、C级和D级危房等,采取“以旧换新”改造——把危旧房推倒,再原址重建或者异地新建。按照政策,房屋产权人与政府平台公司签订委托改造协议,政府无偿划拨用地。居民得到与原合法产权面积相同的新房,仅需支付建安直接费的30%。置换新房面积超出原合法产权面积20%以内部分,产权人按建安直接费用购买;超出原合法产权面积20%以外的部分,产权人按新房当期市场评估价格购买。 达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舒建川:建安直接费,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房屋的建设成本和水电气通信等必备设施的安装成本。我们以旧换新的核心就是居民只需支付这个建安直接费,像土地划拨费用、相关税费等都不需要再支付。通过这种模式破解了群众改不起、企业不愿改、政府改不动的困局,实现了多方共赢。 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二小区居民王丹:我们原来的老房子是174平方米,现在选了两套105平方米的新房子,无论是从自住还是预留来说,都增添了不少灵活性,并且根据现在相关政策,我们总共只补了21万多元建安费,整体算下来,比市场价划算了很多。 新房的顺利交付,离不开居民自发推选成立的居民自管委员会的助力。自项目启动以来,居民自管委员会从户型设计到施工质量全程参与,架起了居民与社区、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 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二小区小区长、居民自管委员会主任张瑞平:从项目启动到交房,我们全程参与监督,居民的每一个诉求都被认真对待。现在看到崭新的楼房、完善的设施,打心里高兴。 像这样的“以旧换新”改造模式,已在达州多个地方广泛推广。据了解,达州市有自建房121.72万栋,隐患房屋3.06万栋;中心城区危旧房1.04万套159.05万平方米,D级危房2005套11.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启动28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含15个“以旧换新”、10个维修加固、3个新老结合模式,惠及2.6万户居民。 来源:达州融媒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