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用好用活达州丰富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资源,传播好“达州声音”,讲述好“达州故事”,展示好“达州形象”,中共达州市直机关工委、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动达州交通音乐广播创新推出微党课—“达州故事会”节目。 讲述者:达州水务集团 郝思源
达州故事会,今天我来讲。大家好,我是来自达州水务集团的郝思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匠心筑梦,净化城市血液》。 达州市惠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作为达州水务集团下属子公司,负责达州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工作,现有鲜家坝、周家坝、马踏洞3个污水处理厂,共有截污干管56公里,提升泵站3座,每天能处理18.5万吨的污水。在这里,有着这样一群“城市血液净化师”,他们坚守一线,默默付出,是达州母亲河的重要守护者。而我要分享的故事主人公就是扎根污水处理一线的设备维修能手——张凡。 2002年12月参工后,张凡先后经历过三里坪水厂、设备保障部、污水处理厂等多岗位工作。二十年间,他扎根平凡岗位,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二十年间,他怀揣一颗匠心,用饱满的热情钻研技术,攻坚克难。二十年间,他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成为设备维修的“行家里手”。他的付出也有了收获与荣誉,连续五年,荣获达州水务集团“先进个人”“工作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达州市国资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2年荣获达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从“维修新兵”到“行家里手”。2017年,从净水厂初入污水厂的张凡,面对一堆陌生的设备,并没有给自己过多的适应时间,面对恶臭的污水池他从不抱怨,带头迎战恶劣的工作环境。每天上班第一时间就到现场熟悉设备构造,从现场回来后,他立刻整理归纳当天学到的知识,有问题就及时向老师傅和工友们进行请教。下班后,他又拿起书本,力求把理论知识学深学透,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达到运用自如、融会贯通的地步。面对鲜家坝、周家坝两个污水厂设备故障率高,维修任务繁重的状况,他主动到生产部门,了解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状况,从而制定应对措施,仅半年时间,就使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7%,从以前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维修”转变到“隐患排查”。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张凡主动要求加班加点,指导和协助班组成员完成大量工作。针对设备检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也总是未雨绸缪,提前排除隐患。面对出现的技术难题,他积极协调,与班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方案,保证检修质量。 在同事眼里,张凡就是污水设备的“主治医师”。为了保证设备性能的稳定,防止设备劣化,他养成了对设备进行定点、定期检查保养的好习惯,对照标准发现异常现象的设备,及时掌握故障信息,及时有效处理。在设备检修中,张凡一直细心地呵护着厂里的每一台设备,他将“细”贯彻到他的整个工作中,哪怕小到每一只螺栓,他都要做好标记、严格力矩进行原拆原装,诸如此类的细节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他的检修工作中,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工友。 精研设备,提质增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凡自知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和处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环保建设和宜居城市的长远发展,责任重大。面对重点、难点,张凡总是跑在前面,在他眼里这是职责所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他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开展各项节能降耗改造工作:对周家坝污水处理厂沉砂池两台曝气罗茨风机长期超负荷运行的情况,经过分析研究,对出风管道进行改造后,减少了一台风机的运行,并且一台风机运行后,电流在原先的基础上还降低了10A左右,一年节约电耗20万度。周家坝污水厂沉沙池为一、二期共用,当二期投产后,产量提升,进口水量增大,水质发生很大变化,含沙量猛增。原设计采用泵吸砂,此时设备运行故障频发,水下泵体耦合三五天就折断,泵常堵,电机常烧坏。为保生产,保水质,他亲自深入现场,细心观察,根据现有运行工况,通过查阅技术资料,提出了负压式吸砂改造方案。在反复研讨论证后,他亲自带领维修人员到池上抢修。白天在水面上工作,晚上在池底下工作,通过了一天一夜的涉水作业,彻底解决了沉沙池吸砂问题。有了成熟的经验后,他带领维修团队继续攻关,对南城一期提升泵站溢流提升改造,让泵站长期处于高水位高效运行。和以前数据分析对比,当泵坑液位提高0.3米时,每立方米节约0.03元,按照每台800方一小时,每天3台运行,每年能节约电费60余万元。 倾囊相授,做好“传帮带”。作为保障污水厂设备正常运行的主力军,张凡带领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专业维修队伍。近几年,他先后培养了七名徒弟,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有高学历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专业技能工人,他们都夸他是一位好师傅。他注重集体的力量,在人员管理上,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营造温馨积极环境。开展一日一练、一周一技、一月一考,建立岗位练兵台。通过师带徒、徒帮师,言传身教,全面提升了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队也经常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召开班组技术座谈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巡检维修小窍门讲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整体打造“一精多能”。公司生产范围内大大小小几百台设备,通过听、看、摸、闻就可以判断并调节每台设备的最佳运行参数。 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远。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涌动在中华民族劳动者的血液里,无数像张凡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工匠以不断追求卓越的信念,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他们用坚守和奉献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来源:《达州故事会》栏目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