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巴山大峡谷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将于清明节首演

    巴山大峡谷将于清明节(4月4日)推出“祈福巴山·万物共生”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首演活动,以沉浸式实景互动体验再现远古春祈盛景,巴人祭师将主持春祈祭祀,重现巴人古老文化。

    据了解,活动期间在巴山大峡谷穿巴人服、唱巴人歌、跳巴人舞,更有360°环绕式舞台融合古乐、战舞与情景表演。以“祈福巴山·万物共生”为主题的巴山大峡谷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首演活动,融合“梦回巴国”剧目内容和土家民族文化,创新编排了四大篇章。分别为“歌——湖岸春生·稼穑之道”、“舞——石阵战舞·白虎星耀”、“祈——祭台大典·天人交感”、“福——巴山欢歌·万民同春”,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巴文化魅力。

    春风轻拂,古韵悠长,在宁静悠然的桃溪人家,一场穿越时空的春日盛宴即将华丽开场!
    渔夫、樵夫、采桑少女、洗衣妇女等演员,将用最质朴的表演,为游客重现巴人古老而淳朴的生活景象。
    还有《巴山田歌》《薅草锣鼓》等精彩纷呈的节目,氛围感瞬间拉满!
    巴人不仅作战勇猛,而且非常乐观。相传“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巴人以庞大的气势慑服了敌人,从此巴渝舞名扬天。
    在第二篇章中,一场势磅礴的巴渝战舞,将展现巴人坚韧不拔的尚武精神。你,准备好迎接这场热血沸腾的盛宴了吗?
    战鼓催征,刀光剑影,在铿锵有力的节奏中,感受巴人血脉中的尚武精神。
    随着钟鼓敲击之声与神秘吟诵响起,表演进入第三篇章“祈-祭天大典·天人交感”。
    神圣的大祭司、庄严的巴王巴后将率领仪仗队请春神、献祭品、宣读祈文、拜四方、响器通神,虔诚祈求春神赐福,愿来年风调雨顺。
    祭祀完成后,大祭司还将邀请所有观众一起大喊祈福口号,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祈福纳祥。
    祈福结束,篇章四便是万众瞩目的巡游环节。

    届时,巴王巴后将带领钱棍舞队伍和游客浩浩荡荡地出发,途径集市和祈福打卡点,还会现场为游客送上祈福牌、祈福丝。
    巡游途中,各种精彩节目也将轮番上演,土家族抛绣球、山歌对唱、钱棍舞...令人目不暇接。

    旅游小贴士
    景区自驾:达州一巴山大峡谷达州一包茂高速G65(西安方向)—巴山大峡谷收费站—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巴山大峡谷游客中心
    (图片来源:巴山大峡谷)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热门评论
  • 天苍苍 LV17 皇帝
    2楼
    4-3 19:47 · 四川
    1 回复
  • 实事报道 LV16 王爷
    3楼
    广告打得欢
    4-4 08:55 · 四川
    回复
  • 隔壁对门 LV15 宰相
    4楼
    可以
    4-4 21:26 · 四川
    回复
打开凤凰山下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山友圈
  • 早安!

    痴情贱男

    18
  • 转角遇到财神爷 #一起晒福利#

    逆流成佛

    14
  • 巴山大峡谷文化溯源之灵官庙与土家族 谈及巴山大峡谷灵官庙,就绕不开土家族聚居区。 巴山大峡谷基本上都处于土家族聚居区范围内。这里是四川省土家族居民最集中的地方,有4个民族乡,人口达7万多人。 土家族的起源,学术界有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定义,即为远古巴人。应是因为有远古巴国、巴人的存在,才有大巴山之名。这个逻辑应该是成立的。 土家族有崇拜自然和崇拜神灵(含巫术)的历史渊源。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和分析: 其一:地域特色和生存环境客观要求,必与其互相适应。从历史源流看,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相邻的广袤山区,包括湘西、鄂西、黔东北、川东(含现渝东、渝东北)等,这些地方都是地质地貌极为特殊的高山大川,如:武陵山、雪峰山、巫山、大巴山和长江南岸的乌江、沅江和北岸的清江、沮漳河、渠江水系等),其地形地势特别复杂、地理环境极为特殊,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巴山大峡谷处大巴山(狭义)国家地质公园腹地,同样如此。这个广阔区域,作为古今中国中、西部重要地理跨越带和连接带,在比较原始的农耕时代,必为典型的“穷山恶水”之所,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必定极其受限,必然极为落后。 唐朝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中唐大诗人元稹,在此留下了“雨滞更愁南瘴毒”的感叹;曾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的晚唐大诗人刘禹锡,也留下了“巴山楚水凄凉地”的诗语。这客观印证了当时这片土地上的人(含土家族人)生存环境的艰苦与恶劣。 其二:自然环境恶劣应是土家族崇拜自然的客观原因。在古老的粗放农耕时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普遍的人类生存密码,也是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则和天然选择。因为崇山峻岭、高山大川便是土家族获取生存资料的最大依靠,成为必须的资源母体,是其实现延续和发展的现实要求和保障。 况且,无论古今,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以南,因气候影响,山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分布越广,其蕴藏的、可供人类选择与获取的生存元素相应就越多(如:土地、山果,野菜、野兽、野禽、药材、木材等),就越是受到人类的期待与向往,越能得到人类的崇拜与敬畏。及至近现代,这种观念在乡村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毕竟工业化对中国来说,才刚起步,时间也太短。 崇拜自然、敬畏自然便成为生活在大山里的土家族人的必然。这也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生存规律。 其三:土家族崇拜自然与道家文化“道法自然”的人文追求高度契合。从地域空间看,土家族分布区,从古至今都是道家文化的深度辐射区和深度影响区。在湘西、鄂西、川东(含渝东、渝东北)就有许多存世的道家宫观和神殿。这种文化源流一旦形成,是经得住时空变幻和沧海桑田的,很难被人为改变和抹去。 文化浸润时间的越久越长,就越会扎根,就会自然转化为民俗民风,成为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 土家族人的“崇拜自然”虽有客观的生存环境因素,是否也同步源于道家文化“道法自然”的影响?这二者孰先孰后、谁主谁附,倒是可以作些更深入的研究。 笔者认为:土家族的“崇拜自然”与道家的“道法自然”,有一定维度重合的同气相连、同韵相通的人文界面。虽然道文化的“道法自然”之内涵和外延要远远大于和高于土家族的“崇拜自然”,后者要朴素和直观得多。 其四:土家族对道家的神系文化比较推崇,有比较明显和浓厚的神崇拜色彩。道家文化体系中,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海有龙王。反正,天地间的一切,必有一尊神的主宰。道家这种文化基因,在漫长的时间流程中,必然会深度融入土家族先民的人文血脉。 巴山大峡谷的灵官庙,是否是土家族先民基于自然崇拜和道文化神系影响交互作用而作出的选择?虽不可臆断,亦不可否定。既然三清祖师赋予灵官“护法镇山”的职责,世间就必有回应,否则其职责就会虚空。一旦虚空,就不会让人类信服。由此思之,王灵官亦可被红尘人间拜为山神,意在保佑山民少灾少难,多顺多利,也是给人类的一个心理安慰,才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民间普遍认同。 人世间的一切文化,都必先有源头,后有流程,而后再有形式。源头、流程、形式,三者缺一不可。这应当是最基础、最基本的文化逻辑。 巴山大峡谷的灵官庙遗存,自然也走不出这个逻辑。 2025年4月11日于达州

    红心木头6

    14
  • 闲看庭前花开落,顺其自然心安宁,放下一切执念,人生历程才能畅通前行! 走自己的路,赏自己的景,看淡生活中的不完美,接纳生命中的不如意,富养自己的心态,简单知足淡泊,才是拥抱每天的快乐!

    ★四川省乡情会

    14
  • 城南花开 微雨含烟 ​早安☕🌧️

    笑聲蘊藏的記憶

    14
  • #一起晒福利#

    弹道无痕

    13
  • #今天签到你第几?#

    wan520

    13
  • #今天签到你第几?#

    曾国斌1314

    12
  • 雨有点大哟,大家出门得带好雨伞☂️穿好雨靴

    絮如飞

    12
  • #今天签到你第几?#

    弹道无痕

    11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凤凰山下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