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用好用活达州丰富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资源,传播好“达州声音”,讲述好“达州故事”,展示好“达州形象”,中共达州市直机关工委、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动达州交通音乐广播创新推出微党课—“达州故事会”节目。![]()
达州故事会,今天我来讲。大家好,我是来自达州市司法局的王娅琳,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如山的使命》。 “只要有调解不下来的矛盾纠纷,全部交给我们司法所;只要涉及集体利益的合同文本,绝不会留下法律层面的后遗症”,这是一个坚守基层26年的所长对党和人民庄重的承诺。他就是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调解员”、“川渝地区调解专家”、全省“一等功公务员”、“四川司法行政好榜样”,开江县讲治镇司法所所长杜天成同志。我们亲切地称他为老杜,1.65米的中等身材,又黑又瘦,肩上扛着11.5万群众、幅员210平方公里片区的法律服务重担,积劳成疾的他被压弯了腰。 在党委政府眼里,他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老杜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并考取了国家律师资格,完全可以谋得一份更光鲜的高薪工作,然而他却毅然回到农村、扎根基层,在司法所一干就是26年,26年里他创造了6000多件大小纠纷调解“零上访”、1200余份合同诉讼“零风险”的纪录,这些纪录背后是他无数个不眠之夜的付出和心血。超负荷的工作带给他的是常年的眩晕疼痛。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值吗?他说:“我的工作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能够为党委政府分好忧,何谈值与不值?” 在父老乡亲眼里,他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2017年的一个冬天,讲治镇一名农民工张某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筑工地不慎坠亡,一个噩耗划破天空落地惊雷,亲人的一声声悲号痛苦流泪。用工方利用死者亲属不懂法律,连哄带骗将赔偿金定在了50万。老杜了解到情况后,义愤填膺,心想零下40多度张某在异乡的工地上遗憾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用工方却将赔偿金定格在50万,这明显是欺负农民工。于是,他和死者小儿子一起连夜坐飞机赶往鄂尔多斯,生活在西南地区的他从来没有经历过零下40多度的感受,一下飞机冻得他瑟瑟发抖全身冰冷,他咬牙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赶往公司驻地艰难地与用工方不断磋商谈判、讲法明理,整整3天3夜没有休息过,用工方也为老杜的为民情怀感动,最后老杜帮助挽回正当赔偿金130万元。事后,面对酬谢,老杜的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些是你们应该得的”,感动得死者家属扑通一跪,眼泪夺眶而出,连声道谢! 在乡村振兴中,他是贫困群众利益的“守护神”。老杜带领法律顾问团队,累计行程2000余公里,走遍了片区的山山水水,帮助解决发展致富中的法律问题50余件。特别是竭力为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想出路,因其是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四处碰壁,于是张某想养殖小龙虾,小龙虾这几年势头较好,养殖过程中风险低,投资少,但需要租地挖塘,由于土地严禁非农化,非粮化,张某为此事上下奔波,终无结果。老杜得知后帮助他在农业局、司法局办手续询政策,最后实行“稻田+小龙虾”才得以实现,张某成为本村首位小龙虾养殖户。张某知道这次机会来之不易,搭棚于塘边,吃住在田间,专研养殖,悉心经营,皇天不负苦心人,张某第一桶金赚得钵满盆盈。张某还带动本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镇党委授予了张某“扶贫使者”,张某感动地说:“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奖彰,我将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有人问老杜,你帮大家做了那么多,人家送你几个鸡蛋,你怎么都不收啊!他却说到:“这些大多是弱势群体,能帮助他们做点实事,是我的本份,感谢的心意我领了,东西绝对不能收”。 在年轻同志眼里,他是言传身教的“引路者”。老杜先后在4个乡镇司法所工作,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技巧,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每个同事。他经常教导我们,不脱几身皮、哪得立身技,年轻同志就要练就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问策能答的本事,才能应对复杂局面。给同事印象最深的,是他近乎苛刻的工作标准,按照规定,矛调卷宗、合同样本、法律意见文书等资料,只需保存2年时间,但老杜却保留了参工以来的所有资料,他说这些资料既可以随时查询,也是鲜活生动的教材,有利于年轻同志学习,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麻烦一点不算啥。正是在老杜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学到了终身受用的良好工作习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这就是平凡而普通的基层司法所长老杜,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躬身实践、勤勉奉献,点燃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他用生命诠释着司法为民、忠诚担当的朴实情怀! 来源:《达州故事会》栏目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