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郑少愚
(说明:有山友发帖纪念郑少愚,但语焉不详,让人困惑。故发此帖,介绍其事迹。)
郑少愚,原名郑士玺,四川渠县鲜渡乡人,1911年10月9日出生。他7岁入当地的国民小学学习,15岁考入南京五州中学,不久转入东方中学。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8期。在校期间,他结识了四川同乡、共产党人吴懋德、雷夏电(后被捕自首)等人。在与他们的频繁交往中,郑少愚受到党的影响,思想上追求进步。
经6个月的军事训练后,学校放假2周。郑少愚邀约了20余名四川同乡同学,去普陀旅游。在返回学校的火车上,一位同学与宪兵发生纠纷,郑少愚首先站出来代表同学们与宪兵理论。不料返校后,校方却以“超假”“不购车票”等不实理由,将这20余名学生开除学籍,实际上是把他们当成“思想不稳定分子”清洗出校。
1932年,郑少愚返回四川,在绥定(今达州市)联合县立中学高中部读书。次年,郑少愚考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第3期学习。该期于1933年9月1日开学,于1934年12月31日毕业,毕业学员61人。
郑少愚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任准尉飞行教官。1935年4月,郑少愚的好友兼同乡胡春浦来到杭州。他是奉上海党组织的命令,专程到杭州的。鉴于国民党空军对红色根据地的侦察和轰炸日益加剧,给红军造成较大威胁,我党也急于向国民党空军渗透,以获取相关情报。上海党组织得知胡春浦有一个同乡在中央航校任教官,且从他们平时的书信来往中,了解到郑少愚的政治抱负,遂特派刚刚入党不久的胡春浦来做郑少愚的工作。
由于航校纪律严格,郑少愚只能在每个星期天从20里外的笕桥赶到杭州城与胡春浦见面。经党组织严格考察,并由胡春浦、吴懋德介绍,郑少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郑少愚的组织关系,由胡春浦单独掌握。
1938年7月,胡春浦到汉口后,曾先后4次受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中共长江局)的叶剑英、李克农等人接见。根据胡春浦的汇报,党组织承认了一度与我党失去联系的郑少愚的中共党员身份,仍单独与胡春浦联系。此后,中共南方局的主要负责人(包括周恩来、董必武等人)都知道郑少愚这一特殊身份。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我驻上海宝山路军队阵地进犯,我守军奋起还击,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正式爆发。此时的郑少愚,已在战前由航校调入中国空军第4大队,任第22中队分队长。该大队于全面抗战爆发后,奉命从南昌转场至周家口,准备支援华北陆军对日作战。
8月14日上午10点,该大队接到正在南京开会的大队长高志航来电,令全队飞往杭州的笕桥。中午1点,第4大队第21中队在李桂丹队长率领下首批出发,第22中队、第23中队依次起飞。下午4点左右,先期到达笕桥机场的第21、23中队,还未来得及加油,即遇日机来袭,马上在大队长高志航率领下升空迎战。此时,郑少愚所在的中队刚好于广德加油后,在飞往笕桥的途中。郑少愚是中队里最后一个加油并起飞的,当他追随中队赶到杭州笕桥上空时,空战已经结束,连日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郑少愚不甘心空手而归,竟单机向钱塘江口方向飞去。碰巧的是,郑少愚刚好遇上在广德机场投弹完毕正返航的日军浅野编队。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其发动攻击!这是一次极其冒险的行动。因为,浅野编队的9架轰炸机上的机枪形成的密集火网,让他根本无法靠近,强行发动攻击,不但难以击中日机,自己也很有可能会受伤。郑少愚曾在两年前专门研究过“如何以驱逐机(战斗机)打轰炸机”,见日机群未发现自己,他想在实践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战术打法。他悄悄地跟上去,咬住飞在后面的第2编队第2号机,猛加油门,突然开火,该机当场被击中,并冒烟下坠。郑少愚见偷袭得手,不再恋战,安全返航。
杭州中日空战中,我军以0:6的辉煌战绩获得中日空战首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一致对抗日寇的民族精神。郑少愚因此战的杰出表现后被晋升为中队长,而“八一四”后被国民政府列为空军节。此后,郑少愚参加了广州、南京、武汉、资阳、柳州、重庆、成都等空战屡建功勋,从而受到蒋中正亲自接见,是中国空军一颗闪耀的希望之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郑少愚于1941年调任空军参谋部任职,后又奉命出任"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中方代表,与陈纳德的飞虎队并肩作战。
1942年4月22日,郑少愚等人从印度的卡拉奇,接收完由美国共和公司生产的P-43A-1“枪骑兵”战斗机往昆明返航的时候,所驾驶的战机出现突发故障起火坠地,郑少愚不幸牺牲,被国民政府追赠中校。
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周恩来和董必武等人闻讯,更是沉痛默哀良久,而曾经在1935年介绍郑少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胡春浦更是因悲痛而卧床不起。1942年6月,胡春浦以四川省国民党部秘书的身份回到家乡渠县,策划为郑少愚举行纪念活动。郑少愚追悼大会在渠县如期举行,当地政府还在郑少愚出生的鲜渡乡老家为其树立了1块“少愚碑”。后经国民政府批准,将鲜渡乡改为“少愚乡”。
解放后,郑少愚中共秘密党员身份长期隐秘无闻,后来还被作为反动军官对待,1950年少愚乡被改回旧名,1958年少愚碑被击碎丢弃,其家人更是累及无算。直到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后落实政策,1981年11月7日,渠县人民政府追认郑少愚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