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水库水位下降,露出和珅大墓,揭开一个200年传说
青史记
2019-01-15
和珅死后15年,正值嘉庆十九年。彼时清廷之江山社稷已经危机四伏,正无可挽回的步入衰世,嘉庆帝全然没有了当初的锐气,孤立于冰凉的龙椅上如坐针毡,倍感行事之艰难。这样的时刻,嘉庆竟然回想起了和珅,心中已不再带有任何憎恶,他对负责编撰《和珅列传》的臣公说“和珅精明敏捷,任职30年,还是做了很多事的”,嘉庆的改观,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和珅出色的才干。真实历史上,和珅无可匹敌的一生,却是贫困起家,始于才华。《清史稿》记载,和珅孩童时代颇为孤苦,其3岁丧母9岁丧父,在一位忠心耿耿的老家丁的护佑下才得以长大。
曲折的生活让和珅谨小慎微,他过早懂得了人情冷暖,进而倚坐寒窗咬牙苦读。十余年间不论寒暑,和珅读起来书来莫不是通宵达旦,每每入夜时分,摇曳的烛火下他仍在伏案疾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和珅熟读四书五经,通达其意熟烂于胸,更兼工于诗文书法。和珅不敢懈怠,又考取了彼时最高等级的咸安宫官学深造,出咸安宫时,他已是旗人子弟中经史、满汉蒙藏四语俱精的饱学之士,名声鹊起。才华横溢的和珅受到东阁大学士、直隶总督英廉的看重,将其招为孙女婿。有了英廉的推举,乾隆三十四年,19岁的和珅步入仕途,开启了华丽逆袭。
正所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将近四年的侍卫生涯,是一段至关重要的蛰伏期。使和珅得以了解宮禁内事接近乾隆,并在随侍过程中寻求崭露头角的时机,终在乾隆三十八年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鸣惊乾隆。同年和珅就被晋升管库大臣,自此平步青云。能者多劳,和珅身兼内阁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户部吏部刑部三部尚书等等数十个要职,是典掌大权二十余年的清帝国宰相,亦是皇亲国戚。在朝堂游刃有余说一不二的和珅,私下还颇具经商头脑,权位的便利为他开财源之门,其名下的商号仅当铺、银庄就达四百余家,如此双管齐下,和府自然堆金如山。
这样一个几近全能的和珅,是乾隆一日不可缺少的心腹肱骨,同时也成为嘉庆除之而后快的肉中刺。嘉庆四年正月十八,就在乾隆咽气十余天后,和珅三尺白绫悬梁自尽,终年50岁。和珅生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份尊贵,按照规矩他也提前为自己修建了一处奢华无比的陵园,即是史书记载的“和陵”。“和陵”坐落在天津蓟县,《蓟县志》记载,和珅墓背山望水独居于沃野之上,远眺乾隆陵寝,互为唱和。和珅中年后颇为讲究风水,故而陵寝修建时有高人全程指点建筑布局,石碑望柱、门楼享殿鳞次栉比自不必说,单单是那凿挖在陵寝外围的护陵河就要九曲回肠,迂回100道弯儿。
崎岖蜿杂的护陵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珅陵园的整体建制完全超越了亲王级别,以至于当地百姓传唱“老和珅,修大坟,糟万金,倾黎民,万人恨”的歌谣。然而奢华的陵墓修缮完工,和珅的死期也到了,嘉庆所制的二十条大罪中,就包括僭越筑陵一条。和珅获罪自尽后,到底有没有葬入那奢华的“和陵”,众说纷纭,和珅陵园也随着他的死而逐渐荒废,但其墓地的价值仍非常高,受历代考古专家的看重。1959年,天津蓟县要修建于桥水库,和珅陵园正好处于湖区中心,随着大水的来临,和珅施以万贯金银修建的陵园也被彻底淹没。
转眼二十余年过去,八十年代于桥水库水位下降,和珅墓露出水面,形如一座湖心孤岛。考古学家获悉立即前往水库,划船登上孤岛勘测,亲临现场的考古专家蔡老师记录,和珅陵墓修筑的护陵河依然清晰可辨,他仔细清查,果然是迂回99道弯儿,这99道弯儿恰恰验证了一个两百年传说。
清代文史家在诸多古籍中都记载,和珅陵墓挖护陵河时,在第99道弯处,忽然挖出了大量的淤沙,中堂大人刘墉深知嘉庆要除掉和珅,遂依此做文章,告诉嘉庆这是天意,是老天要沙(杀)和珅。和珅闻听后心惊胆战,也没敢再继续挖,于是一百道弯儿的护陵河最终只完成了99道弯儿,足见清人之传说所言非虚。
![]()
![]()
![]()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展开